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系列解读④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特”在哪?******
作者:陈秧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着重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中国建设农业强国,既需遵循世界农业强国的一般规律,更需充分体现中国的国情农情,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
一、农业强国需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国人多地少,用占全球9%耕地、6%淡水资源成功养育了占世界近20%人口。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国际合作环境不容乐观。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既是农业强国的基本门槛,也是国际国内形势所迫。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体现在足够的产品供应、合理的产品结构与良好的产品质量,关键是做好资源保护与利用文章,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藏粮于地”重在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保护好、利用好耕地资源。“藏粮于技”重在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支撑,拓展农业生产边界。中央还要求“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为进一步优化利用耕地资源、立足整个国土资源保障稳定安全供给提出了新要求。
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还需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与能动性。一方面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通过辅之以利的行动举措,让种粮农民有收益、主产区种粮不吃亏,另一方面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通过辅之以责的行动部署,推动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共同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二、农业强国需传承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到建设农业强国需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中国有5000余年的农耕文明历史,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赓续农耕文明,既可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也可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自信。
农耕文明的精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强国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内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强化退化耕地治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对外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在国际农业治理中融入中国农耕智慧,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
三、农业强国需顺应大国小农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推进强国富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具备鲜明的“大国小农”特征。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占总耕地面积70%。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高收入国家的10%,农业发展最大短板在于劳动生产率偏低。
因此,农业强国需顺应大国小农的发展阶段,既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列为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将小农户列为农业强国建设的重点对象,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带动小农户的现代化转型与农业竞争力的同步提升。
四、农业强国需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国作为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满足14亿人口的食物需求,既保障吃得饱又吃得好,如何将2亿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轨道,既提升产业竞争力又实现共同富裕,全球缺乏先例。
对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根本提升农业竞争力。同时,也强调深化农村改革,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相统一,着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激活发展活力。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RCEP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应对战略研究”(编号:21&ZD093)的阶段性成果)
京东科技发布“产业回暖”计划:7大类10项举措助力复工复产******
2023新年伊始,京东科技推出“产业回暖”计划,这一计划以7大类10项举措助力“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旨在为企业纾困解难、释放消费新潜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进一步推进复工复产、产业回暖和城市烟火气回归。
“两个行动”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京东科技以企业上云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切入点,服务中小企业打响“信心恢复战”。
让利数亿元,助力中小企业“实惠上云”。2023年1月,京东云全面启动“实惠上云”行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稳定的数字化工具,助力企业技术降本。这一行动,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建设基数和差异化需求,推出了多类权益,爆款云主机最低1.1折,将惠及全国200万家中小企业,预计让利数亿元。
“倍增行动”,四大举措解决发展难题。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推出“助微倍增春节特别行动”,围绕企业资金、门店经营等难题,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免息信用贷款、银票贴现首单返现、企业采购首单立减、京东收银商户免费注册四大举措。需求人在线领取相关优惠券,即可获得支持。
“京小贷”首次对个体工商户、自然人开放,最快5分钟可支持金融诉求。1月起,在服务京东商家方面,“京小贷”首次对个体工商户、自然人开放申请权限。注册京东小店、企业店铺的商家,无需抵押和担保,均可申请“京小贷”专属资金支持,最快5分钟即可获得金融支持。去年,“京小贷”帮助中小微商家减免息费6000余万元,“618”“11.11”期间为京东商家临时提额近40亿元。
“线上+线下”提振消费内生动力
“线上+线下”链动产业带好物,京东云在开年期间,借助消费新基建和营销新举措,提振社会消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协同20个产业带、数十万类好物,提振城乡消费。为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京东云联合全国近20个产业带登录京东年货节,数十万种好货线上直购。其中,四川盐边芒果借助京东云搭建的产销B2P平台,以“产-供-销”一体化管理和运营,引导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生鲜食品运营服务企业在平台聚集,助力复工复产的同时,也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特色果业品牌价值。
链接产业和消费,京东智能城市消费促进平台,服务消费回暖。通过“线上+线下”“技术+运营”等方式,京东云智能城市消费促进平台,将助力山西、内蒙古、重庆、成都、呼和浩特等地方政府,举办网上年货节和线下消费季活动,在郑州、长春等城市发放消费券。这一消费新基建,将发挥京东城市消费大脑建设、城市消费券发放、智慧商圈打造、联动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等优势,撬动产业和消费两端,用“数智消费”点燃“城市烟火气”。
免费15天、服务商家7×24小时不打烊,虚拟主播助力商家营销升级。京东云数字人拥有2D真人、3D卡通、3D超写实等多种类型,由AI技术生成销售文案和播报内容,可帮助直播间实时交互卖货。京东云为前100家品牌商,赠送最多15天虚拟主播使用权,助力商家7×24小时不打烊。目前,“京小智”已为京东17.8万商家提供涵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流程交互式对话体验,节省超30%人力成本。
“方案+平台”激活产业引擎效应
大型企业和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无疑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输出数智供应链转型方案,服务大中型企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京东云继续提供数智供应链转型方案,面向前100家大型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顶层咨询规划等服务。京东云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为超30家大型国央企构建统一的数字底座,支撑各种场景的产业数字化开发,以开放的理念构建产业PaaS生态。京东云推出公有云最低4折、混合云最低7折的优惠举措,并配备灵活、小规模的专有云解决方案。围绕企业智能服务需求,智能客服文本机器人、外呼机器人、智能坐席辅助等全线产品,以4折的优惠力度,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依托B2P产业供销平台,服务70+数字经济产业园企稳向好。点燃园区引擎成为产业复苏回暖的重要抓手之一。京东云基于数智供应链能力,通过B2P产业供销平台整合资源,面向100城,70多座产业园区,及园区产业链上下游超过20万家企业,提供“免、减、补、培”等全流程服务。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商家服务中心,为园区商家提供免费办公场地、税收减免、营销费用补贴、第三方服务费补贴、人才培训等专项政策扶持,助力中小企业数字转型,推进产业回暖向好。
过去一年,京东云以超110%的高速增长,服务超95%的大型央企、100座城市、2048家大型企业、914家金融机构和超207万家中小微企业。新年伊始,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任何一个“产业回暖”的信号,都在书写2023国民经济经济发展向好的信心答卷。
京东科技产业回暖计划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